建筑装饰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行当,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不论是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罗马的斗兽场,还是秦宫汉阙,其建筑装饰都体现了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不仅美化了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
当代建筑装饰是一个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并迅速壮大的新兴行业。新兴的建筑装饰行业,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那就是改良人类的生存环境,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以此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功能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快速发展的建筑装饰行业,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也带动了众多行业的发展,拉动了社会需求,推动了社会消费,解决了千万人的就业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一、应运而生——当代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形成和早期发展(1979~1992年)
1979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浩荡的东风,吹绿了原野,吹红了鲜花,也吹开了人们的笑脸。这是大自然的春天,也是中国人精神上的春天。春意盎然,春心荡漾,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春节一过,时任中国建筑工程总局副局长的张恩树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着手筹划、组织出国考察,了解先进国家的建设情况。
“到了科威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室内装修。发现他们很有钱,房子装修得很好,才开始知道室内装修这个行当。”张恩树说,“那时咱们是计划经济时代,哪有装饰?我们居住的房子大都是公房,水泥地面,石灰墙。”是的,当时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住在这样质量粗糙的房子里,筒子楼、公共厕所、公用厨房、街道浴池是人们生活的常态,一个家庭连完整独立的空间都没有,更谈不上对家居的装饰装修了。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建筑简单的使用功能,而开始追求更加美观、舒适、个性化的居住环境。这种需求的转变,为建筑装饰这个古老的行当,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旅游饭店——当代建筑装饰市场从这里起步
“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起步于80年代。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直接推动了建筑装饰行业的形成与发展。”提到当代装饰行业发展的开端,张恩树这样说道。
1979年初,国务院决定将旅游饭店列为首批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行业之一,成立了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陈慕华和时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廖承志等组成的利用侨资外资筹建旅游饭店领导小组,下设筹建旅游饭店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设在国家旅游总局。
这年春天,廖承志邀请了一批著名香港商人到北京访问,其中包括利铭泽、霍英东、李嘉诚、冯景禧、胡应湘和彭国珍。廖承志希望这些香港大亨慷慨解囊,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南京等大城市投资建设若干家大的中外合资酒店。霍英东看好内地经济腾飞的前景,决定“试水”广州,建设五星级宾馆,成为首个响应改革开放的香港企业家。
1979年4月5日,白天鹅项目得到来自国家最高决策层的批复,这份《国务院利用侨资外资筹建旅游饭店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霍英东在穗建造旅游饭店的请示报告》兑现了人们迫切的期待。4月10日,霍英东和原广州市旅游局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共同投资2亿港元,在广州沙面建设一幢高达34层的宾馆。7月,霍英东开始在沙面填江造地。11月,白天鹅宾馆开始全面施工。
也是在这一年,廖承志邀请了美籍华人建筑师陈宣远来中国建设酒店。4月21日,国家旅游总局与陈宣远集团签订了建国饭店合资协议书:合资建设一家中等规模、中等档次的饭店。
同年10月26日,国家旅游总局和美国伊顿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同,决定共同投资在北京建造一座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档旅游饭店,即北京长城饭店,并很快获原国家计委批准立项。
1980年6月27日,北京建国饭店破土动工兴建;
1981年3月10日,长城饭店正式开工建设;
1982年3月9日,北京建国饭店试营业;
1982年10月16日,白天鹅宾馆试营业;
1983年12月10日,长城饭店试营业。
与这几个饭店同时或稍后建设的北京的香山饭店,上海的华亭宾馆、虹桥宾馆,广州的中国大酒店、花园酒店,南京的金陵饭店等都陆续建成。到1982年底,14个沿海开放城市,已建成酒店面积183万平方米,3万多间客房。
正是在这些旅游饭店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港澳地区和国外的建筑商蜂拥而入,他们在我国建筑装饰工程和装饰材料制品市场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虽然我国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但是,由此引进了现代装饰技术,促进了装饰材料制品的发展,培养了现代建筑装饰队伍。”张恩树说。
2.深圳特区——当代建筑装饰企业在这里兴起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深圳特区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沿海地区,东起大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畔的蛇口工业区,总面积初始为327.5平方公里,后随着城市的发展有所扩展。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旨在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模式。
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前沿阵地,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建设项目,成为当代装饰业真正的兴起之地。一群在装饰行业领先的企业家在这里淘金、创业,一批知名的装饰企业在这里诞生,并把装饰业的火种播向了全国。
1981年7月2日,中国海外建筑工程公司与深圳市规划设计管理局合资成立了深圳装饰公司(后改名为深圳海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专业化的建筑装饰企业。当月,他们承接到了第一个工程,即第一座大型商场—深圳友谊商场装饰工程。
初创时期的深圳经济特区,在体制上倡导“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深圳最初成立的装饰企业遍地开花,工业系统有,建筑系统有,文化系统有,外贸系统也有,甚至连牛奶公司及一些街道办事处也办起了装饰企业。
1983年,深圳市福田区政府下属南沿街道办和香港祥利装饰公司合资成立了深圳南利装饰工程公司。20世纪90年代,南利装饰立足深圳,布局全国,承接了多项著名的装饰工程,走出了多位行业精英,在装饰史上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一段传奇篇章。
1983年,深圳市文联创办了三产深圳市文华实业开发公司,1985年2月,他们和香港骏业工程公司合作,成立了深圳市文业装饰设计工程公司。多年以后,文业装饰的很多项目经理成为深圳乃至全国装饰界中坚力量。
1983年,深圳市政府直属企业—深圳市装饰工程工业公司,从家乐家私公司分离出来,1985年4月,公司更名为深圳市装饰工程工业总公司(后改名为深圳市深装总装饰工程工业有限公司)。
1983年,西安美术学院的张维君教授到深圳创业,成立了一个从事平面、商标设计的小经营部—深圳市美术包装装潢设计中心。4年后,该中心发展为深圳市美术装饰工程公司。
1983年,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深圳公司成立了深圳粤航装饰工程公司。
1984年,深圳市美芝装饰设计工程公司成立。
1984年,深圳市三防指挥部(后称深圳市水利局)发展多种经营时,成立了洪涛水利综合发展公司。1985年1月,公司内专营装饰工程的部门注册成立公司,名为深圳市洪涛装饰工程公司。
1985年5月,深圳市商业总公司更名为深圳工业品贸易集团,成立了深圳市晶宫设计装饰工程公司。
……
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装饰公司发展到100多家。1990年12月25日,建设部审批的第一批26家装饰施工壹级企业中,深圳装饰公司占据7席。
3.朝气蓬勃——建筑装饰行业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沉睡的大地,中国经济的脉搏开始强劲跳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筑装饰企业在全国各地顺时而生。在深圳特区燃起的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1984年,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1984年,上海大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1984年,青岛市装饰总公司成立;
1984年,中国室内成套用品总公司成立;
1985年,常州常泰建筑装潢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1985年,四川华西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1986年,上海华鼎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1986年,浙江杭州武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1986年,江苏吴县建筑装潢园林工程公司(金螳螂前身)成立;
1986年,中建八局装饰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1987年,上海蓝天房屋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1987年,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1988年,黑龙江国光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1989年,沈阳白云穗港装饰有限公司成立;
1989年,浙江环影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1989年,浙江上虞县章镇工艺装潢厂(亚厦前身)成立;
1990年,北京建筑装饰工程公司成立;
……
在企业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建筑装饰产业的市场规模也在迅速壮大,建筑装饰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1985年6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条新华社的简讯:《新兴宾馆室内装饰业正在崛起》。这是《人民日报》第一次提及装饰业。两天后,该报更是刊登了《富有活力的室内装饰业》一文,将室内装饰业定义为:各种建筑的室内设计、施工、室内用品组套生产、组套供应的系统工程;是与建筑结构处于平行的、同等地位的体系。该文同时指出:室内装饰业在我国已经开始成为一个富有活力并且拥有广阔市场的新兴行业。
1988年开始,因国家采取治理整顿方针,压缩基建,紧缩银根;1989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遇到了诸多干扰,经济发展变缓。在这样艰难的大环境中,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依然保持着快速的增长。
同时,建筑装饰的设计水平、施工管理也有较大的进步。北京饭店贵宾楼、亮马河大厦、广州白云宾馆、上海城市酒家等精品工程的完工,表明中国装饰企业已初步具备参与国际招标的竞争能力。
随着产业链逐渐完善,材料配套能力快速提升,国内中高档宾馆的装饰材料和用品国内配套率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20%~30%上升到90年代初的70%~80%。此外,家庭室内装饰热在城乡持续升温,仅北京市这几年新开张的装饰材料商店就约有几千家;地处西北的兰州市也有几百家出售装饰材料的商店摊铺,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
4.勇担重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为行业发展护航
1982年,时任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的张恩树来到深圳,考察了中建总公司在深圳成立的深圳海外装饰公司。他敏锐地觉察到装饰行业在国内将大有前途。而我国当时的建筑装饰业刚刚萌芽,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满足不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从全国范围来看,建筑装饰业迫切需要一个统一协调的部门对这个新的行业进行通盘规划,协调开发。
“那时我们就在想用什么办法,能够带动各方面—因为装饰包括设计、施工、材料,还涉及冶金、纺织等相关产业,所以就琢磨成立一个装饰协会。”张恩树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了建议。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肖桐连续召开了两次会议,对协会的成立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筹备,1984年9月11日,经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时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肖桐、戴念慈,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张恩树,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科技局局长许溶烈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共计6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肖桐任名誉理事长、张恩树任理事长,同时大会还通过了协会章程。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于11日成立。这个协会将协助有关部门研究建筑装饰行业技术经济政策,制定技术标准和产品发展规划;沟通生产、供销、科研、设计、施工渠道;还将在政府部门授权下对产品进行鉴定、评比。”(《经济日报》1984.09.13第一版)
成立之初,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就有了清晰准确的定位:协会要为中国建筑装饰业的发展护航。同时,明确了协会的主要任务:一是通过协会加强与科研、设计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二是努力打通产、供、销渠道,协调产需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合、安排新产品的研制,组织开展技术引进、技术推广和技术咨询工作;四是加强产品性能和质量管理,以使产品低劣、分散生产、互不协调的现状得到改善。
时任协会领导还提出了四项重要工作:一是尽快完善协会的组织建设。协会组织应该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协会的各专业分支机构也应逐步建立与完善起来。二是结合设计和生产单位的需要,着手组织汇编建筑装饰产品目录、样本和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资料,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工作。三是根据建设部的要求,与设备配件出口国公司密切配合,组织编制发展规划和新产品的试制计划,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当时的工作重点是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立足于组织生产和推广,争取3~5年内使中国建筑装饰技术有一个较大发展。四是发挥我国在国外承包工程中先进技术引进的优势,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产、供、销配套技术网。通过纵横协调,推动联合,保护竞争,促进行业发展。
中装协在成立当年的12月10日,就编制了《建筑装饰产品发展“七五”设想》,并下发全国建筑装饰企业征求意见。嗣后,中装协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的法治建设,参与了建设部所有关于建筑装饰立法方面的调查研究、文件起草、宣传贯彻等各项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并逐渐完善了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法律框架。中装协主要参与制定了以下法律和行业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四部法律;
《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和《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管理暂行办法》等两个管理办法;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筑幕墙工程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和《建筑装饰设计单位资质分级标准》三项资质标准;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73—91)、《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和《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三项技术规范;
《全国统一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和《关于发布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取费标准的通知》两项收费标准。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建筑工程设计合同》两份合同范本。
从1985年开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便积极举办各种行业活动,讨论问题、研究对策、交流经验,对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85年6月8日,中装协与中国建筑物资公司联合召开的第一次新产品试制工作会议—建筑装饰新产品试制工作会议,安排了22项新产品试制任务,对于新产品的试制、开发和推广有重大意义。
1990年,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与广州、深圳建筑装饰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华建筑装饰博览会,参观者3000余人次,成交额1100万元,121家厂商展示了新型国产饰材及制品,推动了新材料的开发与推广。此外还有一些各具特色的订货会,如协会与中国建筑学会科技咨询中心、北京市利康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1992全国建材及装饰装潢材料北京订货会、1993全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及室内配套用品北京订货会。尤其是1994年3月4日,由协会单独主办的首届全国建筑装饰行业订货会创下4项全国纪录:参会厂商420家,产品2100种,与会者近5万人,成交额5亿余元。订货会期间,新组建的建设部建筑业司在时任司长姚兵带领下,全司人员到会考察,在建设部历史上尚属首次,对全行业是个很大鼓舞。
5.迎接大考——亚运会的机遇与挑战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办。这不仅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为了成功举办这次亚运会,中央政府和北京市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修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是我国第一个承办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的体育场馆建筑群,工程总面积为39.32万平方米。这些场馆在设计理念、科技含量和使用功能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此外,该中心还注重环保与节能,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和材料,展现了当时中国体育建筑的最高水平。
对中国建筑装饰业来说,亚运会是一个机遇,也是一道考题。
在亚运工程的建筑装饰施工上,深圳的装饰公司拔得了头筹。其中,亚运会的指挥中心汇宾大厦、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厅、五洲大酒店、亚运村、运动员村等重要的亚运工程被深圳南利装饰收入囊中;深圳长城家具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了北京亚运村国际会议中心大厦装饰工程和亚运村村长楼装饰项目;深圳市建筑装饰总公司承建了北京亚运村康乐宫装修项目。
在装饰材料上,亚运会组委会要求全部采用国产材料,为此动员了全国的力量,生产供应各种材料,带动了国内建材行业的全面发展。
1986年12月,北京市新型建筑材料供应公司接受委托,承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工程装修装饰材料展览选用会。展会将新型建筑材料分为吊顶、墙壁、地面、门窗、照明、卫生间、楼梯、采暖、给排水、外墙、艺术装饰材料等十大类,共有231个来自纺织、轻工、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工艺美术等各行业的厂家参加,他们带来了20多个体系、3000多个品种的产品,供亚运会工程选用。
在亚运会工程上,轻钢龙骨和铝合金龙骨作为吊顶材料大量被选用,石膏板、矿棉吸音板、玻璃棉吊顶板是顶板材料的主流。中高档壁纸在亚运村及比赛场馆的贵宾室、招待室、运动员休息室、记者招待室采用,其他大面积的装饰确定使用油漆和内墙涂料。比赛场馆地面以拼花木地板为主。瓷砖、陶瓷马赛克等地砖、水磨石也在不同部位采用。除了少量纯毛地毯和物美价廉、质地优良的纯毛无纺地毯,混纺和化纤地毯中的长毛多元醇酯地毯、防污的聚丙烯地毯被更多地选用。浴盆以铸铁搪瓷浴盆为主,在亚运村的高层建筑中选用部分轻质的玻璃钢浴盆,特殊功能的高级浴盆也被少量选用。洁具和配件以节水型为主要选用对象。暖气片确定采用壁式挂板,铸铁管件和塑料管件并用。
从亚运会装饰材料的选用可以看出,我国的装饰材料生产业已全面化、系列化、配套化。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部门、各地区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引进国外建筑装饰材料、生产技术和装备达2000多项,花色品种已达4000多种,基本形成了高、中、低档产品比较配套,品种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装饰业的发展有赖于装饰材料市场的发育成熟,装饰材料市场也只能由装饰业的发展来带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托。装饰行业发展带动了轻工产品的发展,为周边经济,特别是装饰材料加工、生产行业以及销售行业提供大量机遇,促进了周边经济的繁荣。
来源:中装新网